试点“空天地”新模式 推动地灾防治“智慧预警”新阶段

发布日期:2025-09-02 11:03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今年以来,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徽州分局积极响应《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立足地质灾害防治核心职能,以正在杨村乡开展的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为“试验田”,创新试点“天上看、地上核、网上联”的空天地一体化防治新模式,着力推动我区地灾防治工作从对“已知隐患点”的被动监测,向对“未知风险区”的主动预警和智能化管控深刻转型。

一是做实“天上看”的广域识别“千里眼”。 在精细化调查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811地质队,创新性引入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天基遥感技术,对乡域山体进行周期性、高精度的“CT扫描”。通过捕捉地表微小形变,实现对潜在滑坡、崩塌等隐蔽性、未知性地灾隐患的早期主动识别,为地面核查提供精准“靶区”,实现了从“人找灾”到“天报险”的关键转变。

二是做精“地上核”的精准求证“勘探针”。 针对“天上看”发现的形变异常区,调查队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第一时间开展地面精准核查。通过现场勘测、走访群众、分析地质构造等方式,对异常区的现状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重新评价,复核危险区范围和威胁对象,并重点评估其在极端降雨条件下的成灾风险。核实后的风险点将立即建档入库,纳入“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体系,确保风险“找得到、控得住”。

三是做强“网上联”的可靠通信“生命线”。 针对杨村乡部分山区监测点存在的公网信号不稳难题,我局前瞻性布局,将普适性监测仪器的通信模式升级为“北斗卫星通信+5G物联网卡”双模终端。该模式确保在暴雨、洪水极端条件下,仍可开展持续监测,数据不断档,实现全天候、全域覆盖的监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