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体身份编码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黄山试点成果获突破
——全国多省专家齐聚安徽黄山研讨地理实体编码应用与推广
2025年7月11日,由安徽省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及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主办的“地理实体编码赋能自然资源管理黄山实践”研讨会在黄山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汇聚来自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13个省市的60余位专家领导,旨在分享黄山市作为全国首个地理实体身份编码应用试点的实践经验,共探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研讨会上,项目组展示了全国首个通过国际标准建立的统一标识技术体系,采用“低成本、微升级”应用模式—黄山实践,有效解决多业务系统关联难题。专家评审组以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文忠为组长,高度认可试点成果《地理实体身份编码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称其创新突出、技术路线科学、成效显著,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模板。
与会专家指出,数字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地理实体统一标识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内容,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安徽省于2023年11月启动地理实体身份编码黄山试点工作,突出“四个首创”:一是首个城市级实践,打通地理实体编码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的路径;二是首个贯通业务链条的统一标识体系,解决了各类编码规则不通、系统难打通、业务协同难等问题,提供了空间数据治理的平台、软件工具和治理方案,形成地理实体统一标识完整解决方案;三是首创空间数据关联共享新模式,实现空间信息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打通数据链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码管空间”治理范式,为全国及至全球“城市码”提供了样板案例;四是开创首个合作成果,以中国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为引领,坚持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是测科院与安徽省战略合作协议下的首个实物化成果,为全面深化合作、支撑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者一致认为,地理实体编码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各类平台衔接与数据关联共享,而且对于推动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安徽省测绘局局长张和成等领导参会交流。会议标志着黄山实践成为全国范例,为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