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皖北明珠”——安徽省淮北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纪实

发布日期:2018-05-04 17:25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首席记者 洪曙光 
      因煤而建、源煤而兴的安徽省淮北市,6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0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35万亩,30多万农民部分或全部失去土地,2万余亩山体遭采石破坏,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近300平方公里。2009年3月,淮北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面对采煤塌陷之殇,淮北人不等不靠,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生态修地、复垦整地、充填造地等举措,扎实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1990年,联合国人居署对淮北市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称其为“实现了土地再生的奇迹”。淮北市也于1995年被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列为首批国家土地复垦示范区。“目前,淮北市已累计投资100多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地18.2万亩,搬迁村庄275个,10多万被征地农民实现再就业,近20万搬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淮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曹宏新对记者说。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近年来,淮北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城市规划区内6万亩不规则的塌陷水面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生态修地,规划建设了中湖、南湖、东湖等一批集地质景观、生态、休闲、亲水等特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2017年8月18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中湖治理区考察调研时,对治理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一系列生态治理,淮北市于2016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7年被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市,同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中湖治理项目是精品中的精品。”曹宏新对记者说。中湖位于淮北城市的主城区,处于生态走廊带的枢纽位置,为西部老城与东部新城的核心衔接带,治理项目于2016年7月动工,2017年底竣工。治理前,这片区域为淮北市闸河煤田采煤塌陷地,塌陷程度深浅不一,深达六七米,浅则半米多,区内污水横流、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断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处于荒废或半荒废状态,是名副其实的城市“黑伤疤”。对中湖实施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是淮北人多年的梦想与期盼。
     
      经市政府积极申报,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中湖治理工程纳入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该项目治理总面积3.61万亩,总挖方量达3000万立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治理后,形成可利用土地2.45万亩,可利用水域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是目前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 
     
      “中湖治理项目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建设成本,发挥综合效益的理念。”曹宏新说,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实施超前式治理。在科学预测未稳沉区域未来塌陷尺度的基础上,通过提前挖出表土、预留塌陷标高等方式进行超前治理,使治理后的土地即使在地面继续塌陷直至稳沉后,依然能达到治理设计要求,而不必等到稳沉后再治理。二是突出“多规合一”。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有机结合,以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为目标,保障治理后的土地能按照规划用途有效利用。三是创新融资方式。淮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2亿元,其中用于中湖治理的资金约2亿元,可资金缺口扔高达20多亿元。为此,市政府采用PPP项目融资模式,解决了资金难题。四是突出统筹推进。规划、国土资源、城建、交通、水务等多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层层压实责任,做到不重复投资、一体化施工,节约了数千万元的建设资金。五是创新拆迁补偿方式。按照大型附属物据实、小型附属物包干的补偿原则,由辖区政府负责清查,市级组织核查,形成核查报告报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拨付补偿资金,由区政府包干使用,据实补偿、限时完成,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六是创新管理方式。将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跟踪审计、跟踪测量和资金管理分开,保证了权责清晰,职责分明。同时,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进行调度,确保各环节有序推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曹宏新介绍,通过生态修复打造中湖、南湖、东湖等中心湖泊带,实现了由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成功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复合生态的整体效益,使淮北这颗“皖北明珠”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复垦整地和充填造地是淮北市在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中的‘标准动作’。”曹宏新说。近年来,淮北市通过对浅层塌陷地复垦治理,新增了大量农用地,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仅杜集区就造地3万余亩,段园镇在复垦后的土地上种植了2万余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园,成为淮北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双楼、任庄两个村先后利用复垦治理后的塌陷地,建成近千亩鱼塘,建成了农业现代产业园。烈山区洪庄村通过对深层塌陷地实施治理,形成1600亩的水产养殖区、400亩的畜禽养殖区和600亩蔬菜种植区,创建了省级农业示范园。 
     
      目前,淮北市已累计利用充填方式造地3万余亩,仅此一项就为全市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价值。利用充填治理后的土地,先后建成了温哥华城小区、市开发区龙湖高新区、市职教园区,并为淮北矿业集团、淮海实业集团、运河古镇的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大幅提升了城市土地的承载能力,实现了由“塌陷地”到“黄金地”的华丽转身。此外,淮北市还以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市为抓手,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为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添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