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简报第2期

发布日期:2025-07-16 17:27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以学促研强本领 善创敢为抓落实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调研报告点评会

 

为深入总结调研工作经验,提升调研报告质量,积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善创造性落实,7月14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调研报告点评会。会议特邀专家评委对调研报告进行评价。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各有关科室、单位依次进行了详细汇报,汇报主题涵盖空间规划、要素保障、耕地保护、土地利用、生态修复、不动产登记、人工智能应用等诸多领域。每个调研报告汇报完毕,分管领导均进行了点评,既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汇报结束后,专家评委对调研报告进行了评分。评委代表、市委讲师团团长余永海从高、准、新、丰四个方面对调研报告进行了总体评价,充分肯定了我局调研报告成果,并提出了宝贵参考意见。


    杨志勇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此次调研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有关部署和全市“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科室、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调查研究的思想认识,将调查研究作为做好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会后按照分管领导的点评意见和专家评价修改完善调研报告,注重结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假大空”。最终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或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局领导,各科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为切实增强警示教育针对性、时效性,扎实推动以案促学、以案促改,7月9日下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勇主持会议并讲话,局领导班子成员参会,有关科室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上,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对照集中阅看的典型案例,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入查摆检视,逐一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要坚持提高站位,做到以案为鉴。要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廉政建设与解放思想、律己与律人、抓作风与抓发展的关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深刻剖析查摆,增强以案促治。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带头严守各项纪律规定,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提高思想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规矩意识、树牢宗旨意识,切实将案例教育转化为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行动自觉。要风腐同查同治,强化以案促改。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紧盯土地出让、规划许可、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等业务领域和关键岗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从严问责。

会议要求,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查找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增强党性、权力规范运行、从严监督执纪、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能马上改的及时改坚决改,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在巩固延伸整改成效上再发力、再深化。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把整改成效转化为长效常态的制度机制。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一级带一级,逐级压实责任,确保传递到“最后一公里”。要持续加强作风能力水平建设,紧扣时代之需和发展所需,以理论学习和丰富实践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围绕分工和分管领域履职尽责,以勇于拼搏、认真较真、务实勤恳的工作作风积极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把各项工作想深一层、做在前面,以实干实绩为黄山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高质量发展添彩。


黄山市多举措构建“天地图”应用新格局

多场景应用取得新成效

为深化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黄山市多举措扎实推进“天地图”推广取得实效,形成多领域协同应用新格局。

一是聚焦需求,精准发力。通过走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旅7个部门及供销集团等国有企业,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监测、农特产品溯源推广、社会治理建设等12个应用场景开展调研,形成个性化需求清单20个为靶向推广 “天地图” 地理信息服务筑牢根基。

二是聚焦宣传,同向发力。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通过市政府网站、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信息,线下通过组织培训、召开会议和走访调研的形式加强“天地图”平台宣传,已发布稿件10篇,组织培训5场。系统阐释 “天地图” 作为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权威性、实时性、专业性、安全性优势和具体使用方式,“双向奔赴”,为相关部门了解和应用“天地图”开拓了思路。

三是聚焦应用,打造场景。面向社会公众,运用“天地图”统一底图和智慧黄山时空信息平台专题服务;聚焦热点,制作发布了黄山市赏花一张图、小吃一张图和中、高考期间无人机临时管制空域一张图等10个涉及民生热点一张图;聚焦自然资源,发布中心城区年度土地出让一张图、规划一张图和城区范围一张图等服务。面向政府部门系统,对内融入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政务网)等7个政务网系统;对外支撑“数字屯溪、黄山“e治理”、茶产业大脑、未来社区等10个特色平台,赋能50余个应用场景。面向产业发展,探索开展“天地图+MA标识”赋能茶产业特色应用。以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为纽带,关联茶园、农户、茶厂等各方面数据,助力茶叶全生命周期溯源,促进黄山茶品牌价值提升;以天地图为窗口,让用户扫码即可直观查看茶叶产地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生态。

四是聚焦服务,保障优化。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成立技术专班,开通专属服务通道,与相关部门、企业点对点沟通,提供从账户申请到系统调测的全流程技术支撑,确保用户接入流程 “零障碍”,大幅度缩短接入时效。目前,17平台已完成接入,用户均反映“天地图”系统稳定、使用便捷、定位准确,且无需另行支付费用,不操心后续维护,真正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更新同步、维护同频。

 

全国首批!黄山市完成全域地籍数据汇交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圆满完成全市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数据省部汇交工作,成为全国首批完成年度地籍数据汇交的地级市之一。这标志着我市在构建空间全覆盖、业务全贯通的地籍数据库,形成“一张图”产权底板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黄山市历来重视地籍工作,先后承担了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地籍调查工作示范点等部级试点示范工作。在充分发挥历年地籍数据“滚雪球式”效应基础上,黄山市结合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地籍数据更新和全覆盖地籍数据库建设,新时代地籍调查工作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黄山市局将在省厅的指导下,围绕“一张图”建设重点工作,依托市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持续加强地籍数据治理,不断完善地籍数据库,推进地籍图全覆盖,强化地籍数据成果的共享应用,为服务自然资源全链条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