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报告
签发人:王锡昌
市政府:
2023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责体系,将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源头宏观管控,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到位,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效。根据《关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报告的函》(黄环委办〔2024〕5号)要求,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统一确权登记、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一是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组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国土变更调查和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掌握城市建设总量、用地结构和服务功能等情况,全面摸清全市自然资源家底,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圆满完成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模式试点任务,完成横江、汊水河自然资源预划登记单元和地籍调查,协助完成新安江干流(安徽段)、丰乐水库、秋浦河干流等水域资源的确权登记工作。三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乡村优质资源资产、重大项目4条主线和51项任务。持续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工作,完成15128.84亩“五未”低效用地处置。
(二)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省级试点任务。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省级试点,以实物量+经济估算方式,形成市级资产清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数据质检报告,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下基础。
(三)强化规划引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成效显著。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将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极重要区、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极敏感区等区域,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376.50 平方千米。结合“三区三线”划定结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按时按质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待批。积极推进安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工作,并获得省政府批复。
(四)强化修复治理,市域国土空间生态进一步美化。一是推进《黄山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编制。二是统筹推进祁门县阊江流域和黄山市太平湖南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组织歙县、休宁县和黟县3个山水项目申报2023年省级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库。三是休宁县坞尖石料矿纳入我省第一批绿色矿山名录。四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汤口镇建峰采石场和歙县桂林镇大牛山废弃矿山修复工作。五是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治理矿山14个,治理面积63亩。
(五)“长牙齿”硬措施,耕地保护出实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流失耕地整改和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核实处置,确保我市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小于84.48万亩和73.60万亩。2023年争取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专项资金600万元。
(六)分类管理,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23年度对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全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严防土壤环境风险。同时,把土壤污染防治同土地征收、供应、规划实施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严把关口,确保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守住“住得放心”的底线。
(七)强化保护,矿产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是执行矿产资源规划,推进开发布局持续优化。全市矿山由2012年初的96个减少至目前的40个,砂石类矿山由56个减少至14个;二是开展黄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研,对全市30个矿山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掌握其生产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倾听相关诉求,指导矿山企业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八)全力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到位。一是推进2023年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我局采取印发问题清单、实地督导和发提示函的方式全力推进涉及我局10个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二是完成“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整改。2023年全市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共发现6个自然资源领域问题,为落实问题整改到位,我局逐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经现场实地核查,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耕地后备资源缺乏,耕地保护压力大等实际问题,市资规局将一以贯之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切实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84.48万亩耕地不减少。二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做好“三调”成果共享应用,统筹地理国情、森林、草原等专项调查,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三是抓好自然资源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妥善解决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占用红线问题;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开展在建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四是完善自然资源利用。严格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建立盘活存量与使用增量挂钩机制,落实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五是推进卫片执法整改。严格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强化与农业农村、公安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联动,形成打击违法行为的整体合力。
2024年1月30日
(联系人:程斌 联系电话:0559-235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