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227/202005-00041 信息分类: 规划信息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日期: 2020-05-13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13 09:10 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 阅读次数:

黄自然资函〔2020〕296


市网信办:

《关于提供“十三五”以来信息化发展情况和省“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议的通知》(黄网信办明电〔2020〕6号)悉,根据要求,现将我局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以来信息化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局组建了自然资源专网、不动产登记专网等3套网络,整合了基础时空、自然资源等4大类48个专题近100个数据库,开发了不动产登记平台、智慧黄山时空信息云平台等近24个信息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市,多时点,涵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成果体系,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保障,也为我市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时空基础设施支撑。

(一)以便民利民为导向,助力不动产登记“黄山模式”

2016年以来,为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我局先后实施了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1.0版和2.0版建设,实现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程在线,一网通办”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我市不动产登记改革在全省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以“数据共享”方式实现全市域、全业务、全流程、跨部门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第一个实现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创新开发银行端不动产抵押登记申报系统,通过“窗口前置,一网联通,数据共享,电子证照”服务模式,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第一个创新应用电子证照,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与电子证照同步制证,并发放全省第一本政务服务电子证照

(二)敢为人先,探索改革创新范本

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我市同时开展了“三试点、一示范”:智慧黄山时空信息平台试点、三维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试点、不动产登记共享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信息先行试点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

1.智慧黄山时空信息平台试点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批复的全国第一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也是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各项智慧化应用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此项目的建设共享,能节约财政资金1.8亿元,为全市的智慧黄山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三维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系统试点。编制了《黄山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技术方案》。2019年7月27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了评审,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技术方案》符合自然资源部开展试点建设的要求、方案技术上具有先进性、理念上具有前瞻性。3.不动产登记共享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信息先行示范工作。2019年11月,黄山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国家提供的8个部门18类接口的整合应用工作。4.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完成项目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不动产登记测绘成果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改造网络环境,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5.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2018年起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区域、精细化实时定向预警研究工作,研发了黄山市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并通过专家验收。创新做法多次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和《安徽日报》、省政府《政务信息》上刊发,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好评点赞。

(三)打造自然资源“一张图”,服务自然资源改革

结合智慧黄山时空信息平台试点项目建设和省、市相关要求,搜集整理了全市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分布、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海量数据,并将原有的各类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测绘成果统一转换成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解决了原来标准不统一,无法叠加的问题。通过采集、归集、加工,目前“一张图”时空大数据共有4大类(基础地理信息、自然资源专题、公共专题、实时感知),48个专题,900多个图层的时空数据。同时,积极开展“自然资源云平台”建设,铺就了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高速铁路”。形成了集业务全面管理、审批高效便捷、数据深度挖掘、资源综合监管、智能辅助决策和社会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科学化决策。

(四)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筑牢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防火墙

搭建互联互通的自然资源网络和运行环境,建立自然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自然资源数据安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是实行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服务的重要保障。信息中心积极开展信息系统等保建设,2019年投入资金120万元,实施了等保建设。采用密码技术、云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态势感知、主动防御等前沿技术,筑牢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防火墙,确保自然资源各项数据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

二、“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

2025年,形成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时全域立体监控;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显著优化,资源利用节约高效。资源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联网运行,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自然资源信息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任务是立足已有基础,统筹整合土地、规划、地质、矿产、测绘地理信息的信息化资源,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完善、优化和创新,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

2020年5月12